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胃容量变化:人们在减肥期间通常会减少食量,胃部逐渐适应较少的食物摄入。如果某一餐突然增加食物摄入,胃部暂时扩张,导致长时间没有饥饿感。
2.血糖水平稳定:丰盛的午餐尤其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时,会引起血糖水平上升,并且提供持续的能量供应,使得饥饿感被延迟。
3.激素调节:饱腹感与多种激素有关,如瘦素和胰岛素。当进食充足时,这些激素水平提升,向大脑传递“已吃饱”的信号,从而抑制食欲。
4.热量满足:若午餐摄入的热量满足甚至超出身体的即时需求,会导致数小时内无需额外的能量补充,因此感到不饿。
5.习惯改变:若长期习惯于少食多餐,偶尔一次高热量、高食量的餐食会让消化系统需要更长时间来处理和吸收这些食物,也可能影响之后的饥饿感。
虽然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可以理解,但从长期减肥效果来看,仍需注意饮食均衡:过度进食并非理想,可能导致能量过剩和减肥效率下降。在合理控制餐食的情况下,促进新陈代谢更有利于健康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