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因和机制
痛风的直接原因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的沉积。尿酸盐的形成与代谢异常有关,包括嘌呤分解代谢增加或肾脏排泄减少。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通常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时风险明显升高。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如家族史、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及饮酒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2.临床表现
急性期:一般起病突然,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即大脚趾根部),表现为剧烈的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及功能受限。
慢性期:若未及时治疗,尿酸盐结晶逐渐沉积,可导致多关节受累,同时形成痛风石,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
发作间歇期:经过急性发作后,症状可完全缓解,但若不控制尿酸水平,可能出现反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
3.诊断方法
血清尿酸检测: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提示指标,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都会发展为痛风。
关节液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尿酸盐结晶是确诊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X线可显示关节破坏,CT或超声可用于发现早期尿酸盐沉积。
4.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秋水仙碱,严重病例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目标是降低尿酸水平,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或促尿酸排泄药。
非药物干预:控制体重,避免高嘌呤饮食,减少饮酒尤其是啤酒摄入,增加水分摄入以促进尿酸排泄。
5.可能的并发症
如果长期控制不当,痛风可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关节功能丧失以及尿酸性肾病甚至肾功能衰竭。
6.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对于有高尿酸血症或家族史的人群尤为重要。
坚持健康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嘌呤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规律运动和良好生活方式。
痛风性关节炎需要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以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