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促进血液循环: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长强穴、会阳穴等,能够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氧供和营养水平,有助于减少炎症和加速伤口愈合。研究表明,针刺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表着血流量的增加。
2.缓解疼痛:针灸能够激发体内镇痛物质的释放,例如内啡肽,从而降低疼痛感。在处理肛瘘导致的不适时,针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体验,提高生活质量。
3.加强免疫功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针灸可能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这包括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有助于控制肛瘘可能伴随的感染。
4.调节肠道功能:某些针灸点可以影响肠道活动,帮助减缓由于肛瘘引起的腹泻或便秘问题,间接减轻肛瘘的负担。
尽管针灸在肛瘘治疗中具有一些辅助作用,但其效果因人而异,且不能替代手术等传统医学方法。在应用针灸疗法时,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并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以确保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