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溶栓药物作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等,会分解血栓,但同时也可能影响正常的凝血过程,使得血管壁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增加出血风险。
2.血管脆弱: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受损的脑组织和血管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导致其结构脆弱。此时如果突然恢复血流,脆弱的血管壁可能无法承受压力变化而破裂,引发出血。
3.再灌注损伤:溶栓成功后恢复血流,虽然有助于减少缺血损害,但大量血液重新进入病变区域也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这些都可能促进出血的发生。
4.其他危险因素:高龄、既往有出血史、高血压控制不良或低体重等因素也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严格筛选适合的病例,以尽量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