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再灌注损伤:在脑梗塞介入治疗过程中,恢复阻塞血管的血流可能会导致受损组织的再灌注损伤。这是因为缺血区的血管壁脆弱,突然恢复血流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出血。
2.抗凝和溶栓药物的使用:介入手术中常使用抗凝剂或溶栓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或促进现有血栓的溶解。这些药物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尤其是在血管壁受到损伤的情况下。
3.高血压:术后血压不稳定或者控制不佳也可能导致脑出血。高血压会增加脑内小血管的压力,容易导致破裂出血,因此血压管理至关重要。
4.动脉穿刺部位的出血:在介入手术中,需要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进入血管系统。如果术后该部位的止血不充分,可能会导致局部或远处的出血,包括脑出血。
5.患者个体差异:每位患者对手术和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例如,年龄较大、既往有出血病史或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出血风险更高。
在进行脑梗介入手术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凝血功能,合理调整用药策略以减少出血风险。在术后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