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如果出现了心脏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可考虑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后进行必要的二次介入治疗,例如球囊扩张或重新置入支架。
部分复杂病变可能需要使用切除装置,如旋磨术清理钙化病变,或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减少再狭窄风险。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当支架无法改善血流或患者存在广泛性、多支血管病变时,可以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移植健康血管绕过堵塞部位来恢复供血功能。
决定是否采用此方案需综合评估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耐受力以及相关解剖条件。
3.优化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是标准治疗,可预防支架内血栓,但需动态评估药物疗效和出血风险。
降脂治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可稳定斑块并改善长期预后,必要时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控制心肌缺血症状的药物,如硝酸酯类、贝塔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也可缓解症状。
4.心功能支持
在急性期,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可以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或体外膜氧合装置协助改善循环功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5.生活方式及长期病程管理
改善危险因素,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及胆固醇水平。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
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及可能的病变进展。
支架无效并非不可逆的结局,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多数患者仍能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