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清洁处理:每日护理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确保渗出的液体被完全清洁掉,并避免涂抹未经医生许可的药物或者民间偏方。清洗后可使用无菌纱布轻柔擦拭干净,防止摩擦引发进一步损伤。
2.保护伤口环境:选用透气性较好的无菌敷料覆盖患处,既能吸收渗液,又能提供适宜的湿润环境,促进组织修复。敷料应根据渗液量更换,通常一次性敷料应每天更换至少1次,如果渗出液明显增多需即刻更换。
3.观察伤口变化:
若渗液为透明或淡黄色,且无异常气味,可能属于正常分泌;
若渗液变为脓性、带有异味或伴随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提示存在感染风险,需要尽快就医处理。
4.避免刺激和压力:减少对该部位的机械刺激,如避免摩擦、压迫或抓挠,同时注意衣物的选择,避免穿着过紧或不透气的材质。
5.专科治疗:血管瘤类型复杂,包括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根据具体类型决定是否需要激光、冷冻或手术等治疗。若血管瘤破溃导致持续渗液,需及时到医院皮肤科或血管外科进行专业评估,明确是否需要局部处理或全身治疗。
通过规范护理可以减少感染风险,但此类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病因,因此建议尽早接受医学诊断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