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会进行造瘘术

2025-06-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尤其常见于早产儿。某些情况下,为了挽救生命或改善生活质量,可能需要进行造瘘术,这是一种通过手术在身体表面开口以连接消化道的操作。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进行造瘘术的情况:

1.广泛坏死:如果小肠或结肠的大部分组织发生坏死并且无法保留,可能需要切除受影响的部分。这时候,为了继续消化和排泄功能,可能需要进行造瘘术。

2.严重肠穿孔: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导致肠道穿孔时,会造成腹腔内感染(腹膜炎)。为了清除感染并控制病情进展,可能需要暂时或永久性造瘘。

3.肠狭窄:病情愈合后有时会出现肠狭窄,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困难。如果狭窄严重且引起症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包括造瘘术,以缓解阻塞。

4.多次术后并发症:在初次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如果发生并发症如伤口愈合不良、持续感染或其他问题,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并考虑造瘘来帮助恢复。

5.患者整体健康状态: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本身的健康状况,例如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使得完全修复肠道风险过高,选择造瘘术可能是更安全的做法。

造瘘术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决定,但在特定情况下,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渡过危机,提高生活质量。术后需要对造瘘口进行妥善护理,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