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发病机制:心房颤动是由于心房内异常的电活动引起的,这些异常的电冲动导致心房纤维化和重构。心房的电活动变得紊乱,其频率可达到350-600次/分钟。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大部分冲动被阻挡,使心室率相对较慢,但仍然是不规则的。
2.病因:心房颤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甲亢等。年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
3.症状: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完全无症状,而其他患者可能出现心悸、疲乏、眩晕、呼吸困难或胸痛等表现。
4.诊断:心房颤动通常通过心电图确诊。在心电图上可以看到缺乏明确的P波,取而代之的是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心室率也呈不规则性。
5.治疗:治疗目的是恢复正常心律和预防并发症。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凝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术和植入器械如起搏器等方法。其中,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形成是治疗的两个重要方面。
心房颤动需要早期识别和管理,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特别是中风的风险。定期体检和监测心脏健康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