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评估患者情况:在处理高血压之前,首先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当前症状以及可能的诱因。这包括测量血压水平、多次复查以排除误差,并留意其他生命体征。
2.确定高血压类型:分辨是急性高血压危象(如高血压急症)还是慢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需要立即、短时间内减少血压,以防止器官损伤;而高血压亚急症则可在较长时间内缓慢控制。
3.药物选择:
对于高血压急症,可能会使用快速起效的静脉降压药,例如硝普钠、拉贝洛尔或尼卡地平。
如果属于高血压亚急症,可以使用口服药物,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等,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4.持续监测: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及其他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评估潜在的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心脏问题或脑病。
5.非药物干预:必要时,补充氧气、保持良好的体位、限制液体摄入,以及针对特定诱因采取相应措施。
妥善管理重症监护室内的高血压情况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准确评估、合理选药以及持续监测,可有效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内,同时确保患者整体健康状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