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规律作息和饮食
保证每天至少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均衡饮食,摄取含有丰富维生素B、镁元素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物、深海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这些营养成分与神经递质的功能密切相关。
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酒精和糖分,这些物质可能加重精神兴奋或情绪波动。
2.适当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运动能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除了有氧运动,还可以尝试瑜伽、太极拳等结合呼吸和放松技巧的运动,它们对减轻焦虑和改善心情效果显著。
3.学习放松技巧
深呼吸练习: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深呼吸训练,通过缓慢的吸气和呼气稳定交感神经活动。
冥想或正念:通过关注呼吸或当下感受来减少负面思维的侵扰,建议每天实践10-20分钟。
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按照头部到脚部的顺序逐一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可有效舒缓紧张情绪。
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与信任的朋友、家人保持沟通,倾诉情绪,有助于心理压力的释放。
参加兴趣小组或志愿者活动,通过积极的社会互动获取支持感和归属感。
5.管理思维和情绪
记录日记:将每日的情绪、事件和思考写下来,可以帮助识别引发负面情绪的触发点,并找到应对策略。
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则,尝试挑战自动化的消极思维,用更加理性的分析代替非现实的假设。
设定小目标:将原本令人压迫的任务拆解成若干可实现的小任务,完成后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
6.限制信息过载
控制每日接触新闻或社交媒体的时间,尤其是避免在早晨和睡前长时间浏览负面内容。
尝试培养更多线下兴趣爱好,将注意力从无意义的信息流转移到实际行动中。
适当的自我干预能够平缓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如果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影响日常生活,需尽早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