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原体:花斑癣的主要致病菌是马拉色菌。这种真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可以在人体皮肤上找到。
2.传染途径:花斑癣并不通过人际传播,而是因为个人体内皮肤菌群的失衡所致。例如,过度流汗、皮脂分泌旺盛等情况容易导致马拉色菌大量繁殖,引起皮肤表面的色素变化。
3.高危人群:花斑癣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可能与这一年龄段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更易患病。
4.环境因素:温暖潮湿的环境为马拉色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病在夏季高发,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5.临床表现:花斑癣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上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这些斑点颜色可以是白色、棕色或红色,并且表面会有细小鳞屑。
6.诊断和治疗:临床诊断通常根据典型的皮损形态进行,必要时可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治疗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特比萘芬等。外用药物效果较好,严重病例可能需要口服药物。
7.预防措施: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尽量减少出汗,可以有效预防花斑癣的发生。
花斑癣是一种常见且可治愈的皮肤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