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药如黄芪、人参、灵芝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中医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
中草药配方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对减轻化疗副作用效果明显。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当归、党参、白芍等中药能促进血红细胞生成。
中医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提高营养利用率。
补肾填精类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对长期疗效显著。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采用养血活血法,使用丹参、赤芍等药物,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增加血小板数量。
针灸治疗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小板恢复。
配合心理疏导,有助于减少病情复发。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人参皂苷、黄芪多糖等成分在实验研究中显示出促血细胞生成的作用。
中药调理脾胃,可以提高患者的食欲和体质。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地中海贫血
中医认为此病与脾肾亏虚相关,常用补益脾肾的中药如黄精、枸杞子等进行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配合中药调理,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中药如补中益气汤、左归丸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症状有良好效果。
尽管中医在某些血液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积极效果,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和进行治疗,避免盲目自行用药,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