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I型呼吸衰竭:低氧性呼吸衰竭,也称为肺性呼吸衰竭,主要特征是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下降,一般低于60毫米汞柱(mmHg),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通常正常或降低。
可能引起的疾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病。
这种类型的呼吸衰竭通常需要供氧治疗,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
2.II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也称为通气性呼吸衰竭,特点是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通常超过50毫米汞柱(mmHg),并伴有低氧血症,即PaO2低于60毫米汞柱。
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神经肌肉疾病和呼吸中枢疾病。
治疗重点在于改善通气,例如通过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或机械通气。
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积极锻炼和控制慢性疾病,可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相关问题。如果出现持续的呼吸困难、极度疲劳或意识模糊,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