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根据不同的心力衰竭阶段,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差异显著。I期(轻度)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70-80%;II期(中度)约为50-60%;III期(重度)下降至30-40%;IV期(终末期)则降至20%以下。
2.治疗手段对预期寿命影响重大。药物治疗,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利尿剂等,有助于减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先进的设备支持如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或心脏再同步治疗也可以延长生命。
3.生活方式改变亦是关键因素。低盐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措施对减少症状和延缓疾病发展十分重要。
4.心力衰竭相关并发症的管理同样不可忽视,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合并症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总体预后。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