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病原体:皮肤猪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猪肉绦虫,其学名为Taeniasolium。当人误食了含有虫卵的食物或水后,虫卵在消化道孵化成六钩蚴并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寄居于皮肤以及其他组织中。
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皮肤下出现硬结或结节,这些结节可以移动且无疼痛感。但若囊尾蚴破裂,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瘙痒等。
3.诊断:通过临床症状、病史询问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则需依赖病理学检查,从结节中取出囊尾蚴进行显微镜观察。
4.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结节。还应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局部不适。
5.预防:提高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意识,避免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猪肉,保持饮用水的洁净。对于传染源的控制,应加强对养猪业的管理,定期检查猪群健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皮肤猪囊尾蚴病虽然并不是致命性疾病,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炎症反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合理饮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