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胃不和型:这类型的胃灼热多表现为胸胁胀满、胃脘疼痛,伴随情绪波动时加重。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白芍、香附等。
2.湿热中阻型:多见于胃部灼热、口干苦、舌苔黄腻等症状。治疗则侧重清热化湿,药方中可使用黄连、茯苓、半夏等。
3.胃阴不足型:患者常有胃脘隐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表现,属虚火上扰。滋阴养胃是治疗重点,沙参、麦冬、生地黄等中药较为常用。
4.脾胃虚寒型:此型常表现为胃脘隐痛且喜温喜按,食少便溏。温中散寒、健脾胃是治疗方向,药物如党参、白术、干姜经常被应用。
不同类型胃灼热的治疗需因人而异,在用药时应结合具体症状及整体健康状态。在选择中成药或草药配方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