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排查小肠肿瘤

2025-04-1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小肠肿瘤的排查需要基于详细的症状分析和多种检查手段相结合。小肠肿瘤可能引起腹痛、消化不良、贫血或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需要通过影像学、内镜和病理检查等方式确诊。

1.症状与病史评估:临床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是否有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黑便,以及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癌症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小肠肿瘤风险非常重要。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和粪便隐血试验。如果发现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或者粪便中有血液成分,可能提示存在慢性出血性病变。还可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或CA19-9,但这些指标仅供参考。

3.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小肠的解剖结构及可能的占位性病变,并帮助识别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磁共振成像尤其适合评估软组织病变,对于怀疑扩散的病例较为敏感。

小肠造影是一种传统但较少使用的方法,可通过对比剂显示肠壁病变。

4.内镜检查: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患者吞咽一个带摄像头的胶囊后,设备记录小肠内部图像,有助于发现肉眼可见的小肠肿瘤或溃疡。

双气囊或单气囊小肠镜是进一步精确定位病变并获取组织活检的工具,可直接观察小肠内部并取病理样本。

5.病理学检查:通过从疑似病变部位提取活检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明确诊断肿瘤的性质、分期和类型。

6.核医学检查:如PET-CT可用于评估肿瘤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特别是在怀疑恶性肿瘤的情况下。

小肠肿瘤的排查需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早期识别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