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川芎
川芎归属于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尤其在治疗头痛和瘀血引起的疼痛中应用广泛。同时,它还可用于跌打损伤导致的淤血肿痛。
2.乳香和没药
乳香和没药常搭配使用,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两者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疼痛、外科疮疡等病症,对于慢性炎症引起的肿胀也有辅助效果。
3.三七
三七不仅能够活血化瘀,还能止血,是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中药。其消肿止痛作用较强,多用于跌打损伤、软组织挫伤,以及由于淤血滞留导致的肿痛症状。
4.丹参
丹参主要用于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例如胸闷心痛、月经不调、关节疼痛等。它对抗炎镇痛也有一定效果,适合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辅助。
5.红花
红花具有较强的活血通络作用,可减轻因血液运行不畅导致的疼痛,特别是在女性月经痛、跌打损伤后的肿胀疼痛中表现良好。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局部损伤的愈合。
6.延胡索
延胡索专门针对各种疼痛,具有较好的行气活血、止痛功效。无论是内脏疼痛、肌肉酸痛还是血瘀引起的疼痛均可适用,常与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联用。
7.蒲黄
蒲黄既能活血通络,又可止血止痛,对瘀血型痛经、跌打损伤以及闭经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其对细小血管的修复作用也有助于缓解局部肿痛。
8.白芷
白芷具有散风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头面部的肿痛和疮疡感染,同时对白癜风等皮肤相关疾病引发的肿痛也有所帮助。
9.泽兰
泽兰具有活血祛瘀、消肿的功能,多用于产后瘀阻腹痛及外伤肿痛,同时还能调理月经不调。
10.羌活
羌活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以及跌打损伤引起的肿痛,其祛风散寒和止痛的特点使其在寒湿型疾病中具有一定优势。
上述中药在临床应用时需根据个体病情辨证使用,避免盲目服用或配伍,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