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能够帮助生物钟维持稳定。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确保安排足够的睡眠时长。
2.优化睡眠环境
睡眠空间应当安静、黑暗且舒适。光线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建议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入睡,理想的睡眠室温为18-22℃。
3.限制电子设备使用
晚上避免使用电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这些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生成,导致入睡困难。建议在睡前至少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产品。
4.建立睡前放松活动
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有助于放松的活动,如阅读纸质书籍、听轻音乐或练习冥想和呼吸法。这些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5.避免刺激性物质摄入
咖啡因和尼古丁会让人保持清醒,应避免晚上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酒精虽然可能让人感到困倦,但却会影响深度睡眠,应适量控制。
6.注意饮食习惯
睡前2小时内不要进食大餐,以免胃肠负担过重干扰睡眠。如果感到饥饿,可以选择少量清淡食物,如牛奶或坚果。
7.适度运动
白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有助于提升夜间的睡眠质量。但要避免临睡前剧烈运动,否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兴奋,反而不利入睡。
8.缓解思想压力
如果躺下后仍因思绪纷飞难以入睡,可尝试记下烦恼事项,用“写下来再处理”的方法放松心情,也可以使用渐进性肌肉放松法逐步减缓身体紧张状态。
若长期失眠无法改善,可能需要关注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如失眠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排查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