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
培养乐观的思维习惯,通过将问题看作挑战而非威胁,减少由负面情绪引发的压力。
学会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例如用“过去的无法改写,但未来可以掌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
练习认知重构技术,将消极的内在对话转换为积极的自我鼓励,例如用“这只是一次小困难”代替“我永远做不好”。
2.提升自我效能感
制定现实可行的小目标,通过逐步实现目标积累信心和能力,从而增强自我感觉的控制力。
经常回顾自己以往克服困难的成功经历,这有助于提醒个体具备应对困难的能力。
3.增强压力管理能力
定期进行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以缓解身心紧张状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期熬夜,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降低心理负担。
参与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有研究表明,每周至少3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显著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4.建立支持系统
与可信赖的人交流内心感受,适当的情感宣泄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
加入志同道合的群体,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感受到归属感和力量,从而有效抵御心理困扰。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压力事件时分步骤分析问题,找出关键点并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种逻辑化的处理过程可以降低无助感。
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每一次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镁元素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神经系统的稳定运行。
限制酒精、咖啡因等可能影响情绪稳定的摄入量。
心理承受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实践,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才能使内心更加坚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