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对强迫症最有效。其中,暴露与反应预防技术帮助患者逐步面对引发强迫思维的情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思考。
(2)基于正念的干预,通过训练专注于当下,减少对强迫思维的过度关注。
(3)家庭干预有助于家人理解患者状况,提供恰当支持,从而减少外部压力。
2.药物治疗: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常用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等。它们可以在数周内改善焦虑及强迫症状。
(2)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辅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在强迫症伴随其他心理障碍时。
3.自我调节:
(1)学习延迟技巧。尝试对强迫性思维不立即回应,而是设定固定时间集中处理这些思维。
(2)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和健康饮食可以间接减轻焦虑,从而缓解症状。
(3)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提升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提高心理弹性。
(4)避免强化循环思维。记录引发强迫思维的触发点,对其进行客观分析,而非纠缠细节。
强迫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干预和持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在接受正规治疗时,应遵医嘱调整方案,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换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