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作息习惯
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避免因周末晚睡晚起打乱节律。
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大脑过于兴奋。
避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浓茶、能量饮品,尤其是下午及晚上。
2.改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昏暗,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8-22摄氏度。
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高度适中能够缓解颈椎压力。
避免在床上进行看手机、工作等与睡眠无关的活动,让大脑将床与睡眠联系起来。
3.放松身心
睡前可做些放松活动,比如泡脚、听轻音乐或练习深呼吸。
遇到心理压力或焦虑,可通过写日记或冥想排解情绪。
如果长时间伴有压力性失眠,可考虑心理科咨询。
4.避免不良睡眠习惯
白天尽量减少小憩,尤其是午后不要超过30分钟。
睡前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包括使用手机、电脑和电视。
晚餐避免吃得过饱或太油腻,这会影响胃肠道消化,干扰睡眠。
5.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若每周至少有3天出现失眠,并且持续3个月以上,应及时就医以明确是否存在失眠症。
医生可能会评估是否存在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影响睡眠的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可作为临时解决措施,但需避免长期依赖。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促进睡眠的重要基础。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无法缓解,应当及时就诊以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