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定义与分类:
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最初于1944年由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描述。2013年后,国际主流诊断手册(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其归类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种亚型,而不再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类别。
2.主要相似点:
社交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典型自闭症都会表现出社交互动的困难,例如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或非语言信号。
兴趣狭窄:两者常表现为对某一特定领域有极强的兴趣,甚至达到沉迷的程度。
重复行为:可能会表现出刻板的行为模式,例如重复的动作、语言或固定的日常习惯。
3.主要区别:
智力发育: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智力水平通常在平均范围内,许多人还表现出超常的认知能力或特殊才能。而典型自闭症患者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言语能力: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语言发育一般是正常的,与典型自闭症可能存在语言延迟不同,他们能够较好地使用语言表达但可能缺乏言语中的语调变化或语境适应性。
自理能力: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优于典型自闭症患者,但仍可能面临社交和职业方面的挑战。
4.病因与遗传:
目前认为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病因与典型自闭症大致相同,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交互。研究表明,有家族遗传史的个体患病风险更高。
5.干预与管理:
管理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核心方法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和职业指导。由于患病个体通常具有较好的学习和认知能力,这些干预措施通常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阿斯伯格综合症与自闭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同之处在于都归属于自闭症谱系,但其高功能性特点使得患者在智力和语言方面相对保留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