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过度思虑往往源于对不确定性的焦虑或害怕犯错。清晰意识到这一点是第一步。有研究表明,人们平均每天有约6,000个想法,过度关注某些问题会占用大量脑力资源,影响生活质量。
2.设定明确的时间限制
给自己设定一个“思考窗口”,例如每天花15-30分钟集中处理担忧的问题。一旦时间结束,需刻意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任务。研究指出,这种“计划性担忧”可以帮助减少持续性的焦虑。
3.分析问题并采取行动
将问题分解为具体、可控的小部分。如果能找到解决方案,应立即行动;如果暂时无法解决,也应承认其不可控性。不必要的反复思考通常来自于对问题的模糊感。
4.练习放松技巧
规律的深呼吸训练、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放松能够显著降低因过度思虑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一项研究显示,每天进行10分钟的冥想可有效降低大脑中过度活跃区域的活动。
5.避免信息过载
长时间接触过多的信息容易加剧思维负担,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新闻内容。研究发现,限制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至两小时以内有助于稳定情绪。
6.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
参与艺术创作、运动或其他需要专注力的活动,可以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并提供更多成就感。这类活动被证实能够增强内啡肽分泌,有利于平衡心理状态。
尝试从以上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同时如过度思虑已经严重干扰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