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证睡眠质量
睡眠时长:成人建议每晚睡眠7-9小时,过短或过长的睡眠均可能导致醒后疲惫。
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和适宜温度,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干扰睡眠。
固定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强化身体的生物钟功能。
2.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
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B群、铁、镁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物、绿叶蔬菜和坚果,这些营养素有助于缓解疲劳。
喝水充足:脱水可能影响能量水平,建议每日饮水量达到1500-2000毫升。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尤其是下午和晚上,避免它们干扰深度睡眠。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活力,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3.关注心理健康
长期压力或焦虑可能导致持续疲劳,应积极寻求放松方式,例如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练习。
如果存在长期抑郁情绪,需要考虑向专业心理医生咨询。
4.排查潜在疾病
缺铁性贫血:经常伴随疲劳、面色苍白等症状,可通过血液检查确认。
睡眠呼吸暂停:可能表现为夜间鼾声大且晨起头痛,需通过睡眠监测评估。
慢性疲劳综合征:如果疲劳持续半年以上并伴随记忆力下降、头晕等表现,需要进一步诊断。
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症状包括嗜睡、体重增加、畏寒等,建议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5.减少药物或外界干扰
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可能引起困倦,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夜间噪音、光线或其他干扰因素需尽量排除。
长期的疲倦乏力应及时关注,因为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某种信号,提示健康问题或不良习惯需被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