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气温变化:当气温下降时,人体表面的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这种生理反应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相反,当气温回升时,血管扩张,血压可能有所降低。研究显示,每下降10摄氏度,平均收缩压增加6毫米汞柱。
2.湿度的影响:高湿度环境下,人体散热效率降低,可能导致体内的液体平衡发生改变,进而对血压产生影响。湿度较低时,空气干燥也可能导致脱水,从而影响血压。
3.气压的变化:气压的下降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的血压升高,因为低气压状态下,氧气浓度下降,身体需要更多努力维持正常供氧。这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尤为重要。
长期在忽冷忽热的环境中生活,可能加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已有高血压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合理调整衣物和作息,保持稳定的室内环境,对于血压控制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