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2.石菖蒲:用于化湿开窍。
3.藿香:能解表化湿。
4.连翘:清热解毒。
5.薄荷:疏散风热。
6.滑石:利尿通淋,清热。
7.木通:通利小便,清热去湿。
8.白豆蔻:行气温中,醒脾和胃。
9.浙贝母:化痰止咳。
10.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此方剂主要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头痛、口渴、胸闷等症状。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注意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