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合谷穴:位于手背,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交点。常用于缓解牙痛、头痛。
2.太冲穴:位于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用于疏肝理气,可缓解头痛和月经痛。
3.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胆经的重要穴位,常用于缓解腿部肌肉疼痛。
4.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处。用以缓解心悸、胸闷及胃痛。
5.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四指处,是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够缓解胃痛及腹泻。
6.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适用于缓解妇科疼痛如痛经。
7.肩井穴:位于肩膀最高点与颈根连线的中点,主要用于缓解肩部酸痛。
8.风池穴:位于后颈窝处,是胆经的穴位,用于缓解头痛和颈肩僵硬。
9.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主要用于缓解肘部疼痛及局部麻木。
10.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耳尖直上处。可用于缓解头痛、眩晕。
11.委中穴:位于膝盖后侧,是膀胱经的重要穴位,能缓解腰痛。
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产生镇痛效果。需要注意个人体质差异,效果因人而异。在使用此类方法进行疼痛管理时,应确保正确的方法和力度,以避免不当操作带来的反效果。对于长期或严重疼痛,专业医疗建议和治疗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