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理机制:
痔疮:是由于直肠下端或肛门附近的静脉丛充血、扩张和曲张所致的软性肿块。常见于长期便秘、腹泻或久坐人群。
痔瘘:是一种由直肠或肛门周围组织感染引起的瘘管,通常是肛周脓肿破溃或手术后未愈合导致。
2.临床表现:
痔疮:主要症状包括肛门出血、肿物脱出、疼痛和瘙痒。根据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多无痛感但易出血,外痔则疼痛明显。
痔瘘:典型症状是肛门周围反复出现脓液渗出、疼痛和局部硬结。脓肿形成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瘘管形成后会有周期性的脓液排出。
3.诊断与检查:
痔疮:通过肛门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痔核的大小和位置。必要时进行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
痔瘘:需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包括肛门周围触诊和直肠指检。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行瘘管造影、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以确定瘘管的走行和内口位置。
4.治疗方法:
痔疮:轻度痔疮可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如增加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等。重度者需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套扎术或激光治疗。
痔瘘:治疗主要依靠手术,常用的方法包括瘘管切开术、挂线治疗和瘘管切除术。术后需严格护理以防复发和并发症。
痔疮是肛门静脉丛增生引起的肿物,而痔瘘是一种感染引发的瘘管,两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均不同。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有助于减轻不适和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