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损伤:脚踝肿胀常见于扭伤或其他损伤。软组织受损后,身体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肿胀。通常情况下,轻微扭伤在72小时内开始消退,但严重损伤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恢复。
2.血液循环问题: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循环系统疾病可能导致下肢水肿。血流不畅会使液体滞留在组织间隙,引发持续性肿胀。
3.感染:细菌感染如蜂窝织炎会导致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感染性肿胀通常加重而非缓解。
4.炎症性疾病:关节炎、痛风等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脚踝肿胀。这些情况常伴有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受限。
5.心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及肾病患者由于体液潴留,可出现下肢水肿。此类水肿多为对称性,且与卧躺时间相关。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中的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发水肿,此时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长时间的脚踝肿胀提示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问题,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再次损伤,适度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如果伴随疼痛、发热或皮肤颜色变化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