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因素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大便异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纤维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便秘,而高脂肪、高糖分饮食则可能引发腹泻。喝水量不足会使粪便变得干硬,从而增加排便困难。
2.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排便有重要调节作用。如果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可能会导致便秘或腹泻。肠道菌群的失衡还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
3.消化系统疾病
许多肠胃疾病会直接影响排便,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胃肠道恶性肿瘤也可能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例如持续便秘或带血便。
4.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或抑郁的状态可能会影响肠胃蠕动功能,引起腹泻或便秘。这种现象与大脑-肠道轴的调控机制有关。
5.药物副作用
一些药物如止痛药、铁剂、抗抑郁药可能引起便秘,而抗生素、泻药等则可能导致腹泻。长期依赖泻药还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加重排便问题。
6.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可能间接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从而导致排便障碍。
7.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出现肠道蠕动减慢,进而导致便秘。另外,不规律的作息和经常憋便也会干扰正常排便。
定期观察排便情况对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出现长期或严重异常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可能的疾病诊断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