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和细菌性拉肚子的区别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在病因、症状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区分二者对合理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1.病因:

病毒性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等。这类感染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品、水或接触传播。

细菌性腹泻:由致病细菌感染引起,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和霍乱弧菌等。多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有直接关系。

2.临床表现:

病毒性腹泻:多以轻至中度为主,特点为稀水样大便,常伴有恶心、呕吐、低热和全身乏力。症状通常会在1-3天内出现好转,病程较短。

细菌性腹泻:症状相对严重,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并伴有明显的腹痛、发热(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脱水症状。如果是毒素型细菌感染(如霍乱弧菌),还会导致剧烈的水样腹泻,引起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3.实验室检查:

病毒性腹泻:粪便检查中无白细胞增多,需通过病毒检测确诊(如PCR检测)。

细菌性腹泻:粪便显微镜下可见白细胞和红细胞,可通过培养找到具体致病菌。

4.治疗:

病毒性腹泻: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补充水分、电解质及适当休息。抗生素对病毒性腹泻无效。

细菌性腹泻:对于轻症者也以支持治疗为主,但如果感染严重或存在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需要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5.预防:

病毒性腹泻:加强手卫生、饮食卫生,避免吃未煮熟的食物;部分病毒感染可通过疫苗接种预防,如轮状病毒疫苗。

细菌性腹泻:确保食品彻底加热,冷藏得当,尤其注意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饮用安全水源。

病毒性腹泻症状通常较轻且病程较短,而细菌性腹泻可能更严重,通常伴随炎症表现和脓血便。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