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中起何作用

2025-01-3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其通过多种途径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病情进展和神经功能障碍。

1.血氨的来源与代谢:氨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在正常情况下由肝脏转化为尿素排出。当肝功能受损时,如严重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肝脏无法有效清除血氨,从而导致血氨水平升高。由于门静脉-体循环侧支形成,未经过肝脏处理的血液直接进入全身循环,增加血氨浓度。

2.氨对脑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高血氨会扩散进入脑组织,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紊乱。这些细胞通过摄取氨生成谷氨酰胺,但谷氨酰胺在细胞内过度积聚会导致细胞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升高,引发意识障碍及其他神经症状。

3.神经递质失衡:血氨升高还会干扰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的代谢。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减少会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血氨水平增高也可能导致伽马氨基丁酸类似物积聚,使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过强,从而表现为嗜睡、昏迷等症状。

4.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高血氨会促进活性氧的生成,诱发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细胞。同时,大量血氨可激活免疫细胞释放促炎因子,进一步破坏血脑屏障,加剧脑组织损伤。

5.加重代谢紊乱:除了直接毒性作用,高血氨还会影响脑内能量代谢,妨碍线粒体功能,使神经元缺乏能量支持。代谢紊乱叠加毒性作用,共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恶化。

当怀疑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时,应尽早进行干预,以降低血氨水平、缓解脑水肿并改善脑代谢功能。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非吸收性抗生素减少肠道产氨,以及口服乳果糖促进肠道排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