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硬化的基础病理:肝硬化是由于长期慢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组织纤维化、结节形成以及肝功能下降。其主要原因包括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随着疾病进展,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受到阻碍,引起门静脉高压,这是脾脏增大的核心机制。
2.脾大的成因与后果:
门静脉高压会导致更多的血液滞留在脾脏,从而刺激脾脏异常增大。
脾大往往合并脾功能亢进,即脾脏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作用增强。这可能导致贫血(红细胞减少)、感染风险增加(白细胞减少)和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
严重的脾功能亢进可能加重患者全身症状,并进一步损害生活质量。
3.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肝硬化患者伴有脾大会出现左上腹不适或疼痛,有时可触摸到增大的脾脏。
实验室检查中提示全血细胞减少,尤其是血小板显著低于正常值。
超声、CT或MRI可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同时评估门静脉高压的程度。
4.治疗方法:
控制肝硬化的病因是根本,包括抗病毒治疗、戒酒或控制体重等。
针对门静脉高压,可选择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降低压力;必要时,也可通过介入手术(如TIPS,转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缓解严重症状。
对于极端严重且影响全身状态的脾大,可能需要考虑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但需仔细权衡风险和获益。
肝硬化伴脾大表明门静脉高压已达到一定程度,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密切监测可能的并发症,避免延误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