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系统问题
胃肠道炎症: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常引起食欲下降,伴随恶心、反酸或腹痛。
消化功能减弱:如消化不良或胃排空延迟,可能导致长时间饱腹感,影响进食欲望。
2.代谢异常或全身疾病
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及其他病毒感染可抑制食欲,通常伴有乏力、发热等症状。
慢性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肝胆疾病均可能影响体内代谢,从而影响进食欲望。
肿瘤:某些癌症可能通过分泌特定因子抑制中枢食欲,也可能与肿瘤相关症状相关。
3.心理和神经因素
压力和焦虑:精神紧张时可通过神经递质的变化抑制食欲。
抑郁症:食欲减退是其常见表现之一,需注意是否伴有其他情绪低落的迹象。
神经性厌食:属于饮食障碍的一种,需特别关注体重变化和行为特点。
4.药物副作用
部分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镇痛剂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食欲。
长期使用某些避孕药或精神类药物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5.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饮食不规律或过度节食会打乱正常的食欲调控机制。
高脂、高糖饮食可能导致胰岛素波动,引发食欲紊乱。
6.年龄相关因素
老年人群由于味觉和嗅觉敏感性下降,或因为牙齿健康问题,容易发生食欲减退。
如果食欲不振持续较长时间,或者伴随体重迅速下降、明显疲劳、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