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急性期治疗:用于缓解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和炎症。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皮质类固醇。
非甾体抗炎药:通常在服药后24小时内可明显减轻疼痛和炎症。
秋水仙碱:在首次服药后的12小时内开始缓解症状,完整效果可能需要1-2天。
皮质类固醇:口服或注射后数小时内便能提供显著的症状缓解。
2.长期管理:用于降低体内尿酸水平,以预防未来的痛风发作。主要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丙磺舒。
别嘌醇:降低尿酸水平的效果通常在几周内显现,完全生效可能需要数月,并且需要根据血清尿酸水平调整剂量。
非布司他:与别嘌醇类似,需要数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丙磺舒:在开始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有效,通常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治疗过程。
由此可见,不同的痛风药物在见效时间上差异较大,急性痛风发作治疗一般在几小时到1-2天内见效,而长期降尿酸治疗可能需要数周到数月。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以确保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