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慢性炎症对组织的改变:长期的结肠溃疡会导致结肠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反应,这种持续的刺激可能破坏正常的细胞修复机制,促使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癌变几率。一些研究显示,超过8-10年以上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其患大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高出2-5倍。
2.黏膜变化与癌前病变:随着结肠溃疡的进展,部分患者的肠黏膜可能出现非典型增生或腺瘤样结构改变。这些病变被视为癌前状态,即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在数年内发展为结直肠癌。
3.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家族癌症史、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低纤维饮食)以及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使存在结肠溃疡的个体更容易发生癌变。
4.影像学及病理学监测的重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通过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和活检,可以早期发现黏膜异常情况。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随访检查,特别是在病史超过8年的患者中。
重视定期检查和健康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降低相关风险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