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明确病因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扫描,可以确定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界及密度特征。
配合血液检查(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痰液培养,排除或确诊感染性因素。
必要时行支气管镜下活检或经皮穿刺活检,以获取组织病理学依据,帮助诊断恶性肿瘤、肉芽肿性炎症或其他少见疾病。
2.感染性炎症
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可在观察期间逐渐消退。建议休息,加强营养摄入。
细菌感染:针对明确的致病菌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链球菌感染可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结核感染:需联合抗结核药物长期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3.非感染性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引起的肺结节,常伴有系统性症状。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常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
肉芽肿性炎症(如结节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用以减轻炎症反应。
4.观察与复查
若无法明确性质且无明显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观察复查。典型间隔为3-6个月,通过动态影像学变化评估是否存在恶性倾向。
对于稳定、不增大的良性结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5.手术治疗
若结节直径>8毫米且怀疑恶性或出现症状,可能需要考虑外科切除,并结合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性质。
针对炎症性假瘤,若其体积较大或影响呼吸功能,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及时就医并定期复查能更好地监测病情。如果伴随咳嗽、发热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尽早明确结节性质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