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中残留的微小结晶:尿结石通常由钙盐、尿酸或草酸等物质聚集形成。在结石排出后,尿液中可能含有未完全聚合的微小结晶颗粒,这些颗粒可能在接下来的尿液中持续排出。
2.脱落的尿路上皮细胞:尿结石在通过泌尿系统时,可能会对尿路内壁造成轻微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导致少量尿路上皮细胞脱落,并随尿液排出。
3.炎症或感染相关物质:如果尿结石的排出伴随局部炎症或尿路感染,尿液中可能存在炎性细胞(如白细胞)或致病菌。必要时需进行尿常规分析和培养检测。
4.尿液中的蛋白质碎片或黏液:在某些情况下,尿结石可能引发尿路内膜分泌增加,导致蛋白质碎片或黏液随尿液一起排出。
5.血液成分:若尿结石的通过导致尿路内壁擦伤或者破损,尿液中可能出现少量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或血红蛋白。
观察尿液情况非常重要。如果尿液持续浑浊,颜色异常,或伴随疼痛及不适,应及时就诊以明确是否存在潜在病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