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运动康复
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慢速骑车,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以不引起疼痛为准。
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例如小燕飞(俯卧位抬头抬胸)和桥式练习(仰卧位屈膝抬臀),每组10次,每天2-3组,循序渐进。
2.物理治疗
理疗如超声波、红外线、热敷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频率通常为每周2-3次,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牵引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有助于放松椎间盘周围组织,但不宜过度使用。
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久坐或长时间弯腰,每隔30-40分钟起身活动,保持腰椎的中立位。
睡觉时选择硬板床,避免高枕头,尽量侧卧或者仰卧姿势。
不提拉重物,特别是避免突然用力,以防止对腰椎产生额外压力。
4.药物管理
根据疼痛程度及炎症情况,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需要,也可配合神经保护性药物。
若伤口仍有轻微不适,可使用局部镇痛贴布,但需注意皮肤耐受性。
5.定期复查
建议术后3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评估椎间盘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继发性压迫现象。
定期与康复医生沟通进展,调整康复计划,避免过早或过度负荷导致复发。
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质量,并降低复发风险。在此期间,应严格遵循医疗团队的建议,保持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