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核磁共振如何检测强直性脊柱炎

2025-02-2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病情分析: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可以发现早期炎症改变以及结构性损伤,对疾病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1.炎症性改变的表现

核磁共振可以敏感地检测骶髂关节内的炎症反应。包括:

骨髓水肿:表现为关节附近骨质的高信号,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重要特征。

关节滑膜炎:关节滑膜增厚伴有强化信号,提示活动性炎症存在。

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周围组织信号异常,进一步提示炎症扩散。

2.结构性损伤的表现

核磁共振还可以显示骶髂关节的慢性改变,帮助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

骨侵蚀:表现为关节面不规则、骨质破坏,是慢性损伤的标志。

骨硬化:关节周围骨质低信号,提示骨修复和纤维化。

骨桥形成或关节融合:显示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是疾病不可逆损伤的表现。

3.序列选择

临床上通常采用T1加权成像(T1WI)和脂肪抑制序列(如STIR或T2脂肪抑制序列)来评价骶髂关节:

T1WI:用于评估骨结构和骨硬化。

STIR/T2脂肪抑制序列:敏感显示骨髓水肿、滑膜炎等炎症性病变。

4.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依赖于炎症性改变,核磁共振对炎症的敏感性高于普通X线,可以在X线检查未显示关节损伤时发现异常,为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骶髂关节核磁共振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同时能够评估疾病活动性和慢性损伤情况,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