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痔疮通常由久坐、便秘、肥胖等因素引起,导致直肠和肛门部位的血管充血、扩张、出血。
直肠癌则是由于直肠黏膜细胞异常增生、突变,引起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不健康饮食、慢性炎症等。
2.症状表现:
痔疮主要症状包括便血、肿物脱出、肛周疼痛和瘙痒,排便时加重。
直肠癌症状包括便血(可能混有粘液)、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体重下降、乏力等。
3.诊断方法:
痔疮的诊断主要依靠肛门检查,如肛门镜或指检,部分病例需要结肠镜排除其他疾病。
直肠癌诊断需通过结肠镜检查获取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帮助确定肿瘤扩散情况。
4.治疗方法:
痔疮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外用药膏、口服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多喝水、高纤维饮食)和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
直肠癌治疗强调综合疗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性化方案。
5.预后及随访:
痔疮经过适当治疗后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
直肠癌预后取决于发现和治疗的早晚。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定期随访是关键。
痔疮和直肠癌涉及的健康问题不同,需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对不明原因的便血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确诊,以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