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痰的生成:中医认为痰是由体内水湿积聚转化而来。脾胃功能失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可能导致水湿内停,形成痰液。
2.痰的分类: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多见于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无形之痰则可能在经络、脏腑内停滞,引起头痛、眩晕、胸闷等。
3.饮的概念:饮是指体内水液内停。根据停留部位不同,分为悬饮(停于胸胁)、溢饮(流溢肌肤四肢)、支饮(停于肺及胸膈)和伏饮(潜伏体内)。
4.痰饮与疾病关系:痰饮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痰饮积聚容易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5.诊断与治疗:痰饮的诊断主要依靠中医的望闻问切,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治疗原则多为健脾祛湿、化痰利水,常用药物包括茯苓、半夏、陈皮等。
合理了解痰饮的生成和危害,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