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定位及外观:
卧蚕位于下睫毛根部,呈现为一条窄带状隆起,宽度约为4-7毫米,在微笑时特别明显。
眼袋则位于卧蚕下方,形成于眼眶下缘附近,面积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常伴有皮肤松弛和色素沉着。
2.成因:
卧蚕主要由眼轮匝肌的自然发育形成,是面部构造的一部分,通常不会随年龄变化而显著改变。
眼袋则多由于衰老导致的皮肤和肌肉松弛、脂肪堆积以及水肿等原因形成,随着年龄增长通常会愈加明显。
3.对外貌的影响:
卧蚕被认为能够使眼睛看起来更大、更有神采,增添些许亲和力和青春感。
眼袋则容易让人看起来疲惫、衰老,甚至可以引发心理上的困扰。
4.改善与治疗:
卧蚕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若想加强效果,可通过化妆技巧或简单的医疗美容手段(如玻尿酸注射)来实现。
眼袋的改善方法则包括护肤品使用、生活习惯调整以及医学美容手段,如激光治疗、射频紧肤及手术去除脂肪等。
卧蚕和眼袋尽管位置相近,但形成机制、视觉效果和对外貌的影响都截然不同。在日常护理中,关注合理的作息和适当的保养有助于预防眼袋的形成,同时也能保持卧蚕的自然美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