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可导致出血,表现为便血和腹胀。此类患者通常有长期的上腹部不适,甚至疼痛。
2.肠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会引起肠道黏膜破损,导致便血和腹胀。这些炎症性疾病常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
3.痔疮:内痔或外痔发作时可能会出血,尤其是在排便过程中。痔疮出血通常鲜红色,且伴随肛门部位的不适感或肿胀。
4.大肠息肉或肿瘤:大肠息肉和早期大肠癌可能会导致间歇性的便血。晚期大肠癌则可能出现明显的腹胀和便血。
5.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可导致肠道出血和腹胀。感染还常伴有发热、腹痛等全身症状。
6.肝硬化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可能导致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表现为黑便或血便,同时伴随腹胀。
7.药物影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表现为便血和腹胀。
在出现腹胀便血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确诊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如果症状伴有剧烈腹痛、贫血、体重下降等严重表现,需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