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拔罐后出现水泡是因为局部皮肤受热和负压作用,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或液体渗出形成。通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施罐时间过长、力度过大或个体皮肤较为敏感。
2.水泡分为小水泡和大水泡。如果是小水泡,无明显疼痛感且没有破裂,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然吸收。如果是较大的水泡,应避免挤破,以免感染,必要时在无菌条件下排除液体,但保留水泡表皮。
3.如果水泡区域已经感染,如出现红肿、发热、化脓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不应再进行拔罐操作,避免加重皮肤炎症。
4.等皮肤完全恢复后,再次拔罐时需注意控制时间、压力,并根据皮肤耐受情况调整频率,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拔罐是一种传统疗法,但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正确掌握方法能降低风险,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