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症状评估: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眩晕、复视、平衡障碍、耳鸣以及突然发生的乏力或跌倒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具有突发性,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
2.体格检查:医生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及反射异常等体征。这些体征有助于确定大脑后循环区域是否受到影响。
3.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详细显示脑组织和血管的结构变化,帮助发现梗死灶或其他异常。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以直观地看到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情况,识别狭窄或阻塞部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用于排除其他急性病变,如脑出血,但对于早期缺血的敏感度较低。
4.血液检查:检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这些因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从而增加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5.心血管评估: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可用于筛查心源性栓塞来源,如房颤、心瓣膜病等,通过评估心脏功能和结构,进一步明确致病原因。
6.脑血流量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用于评估脑供血情况,尤其是动态观察血流速度,判断血管通畅程度。
7.风险因素评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为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有这些病史的患者,更应重视相关评估和预防措施。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