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发生机制:睡眠瘫痪主要是由于快速眼动(REM)睡眠阶段中的肌肉抑制机制未能及时解除。在REM睡眠期间,大脑活动激增,而全身骨骼肌群则几乎完全松弛,以防止梦境内容转化为实际动作。有时大脑在醒来时比身体更早结束这一阶段,从而导致短暂的运动无法恢复。
2.表现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无法移动四肢、无法发声,并伴有强烈的恐惧感。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数秒到数分钟,之后会自行缓解。
3.诱因因素:常见的诱因包括睡眠不足、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高度压力和焦虑等。某些药物和睡眠环境的改变也可能成为触发因素。
4.防治措施: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7-9小时的睡眠。
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减少生活中的压力,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放松技巧进行调整。
确保舒适的睡眠环境,包括合适的温度、噪音控制和舒适的床具。
5.就医建议:尽管睡眠瘫痪通常无害,但如果其频繁发生或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应考虑咨询神经科或睡眠医学科医生,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睡眠障碍如猝睡症。
睡眠瘫痪虽然令人不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短暂且无害的。通过改善睡眠习惯和减轻生活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其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