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因:
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由各种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其他可能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包括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
细菌性脑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
2.症状:
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症状较轻,发热、头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不会留下长期后遗症。
细菌性脑膜炎:症状较为严重,高热、剧烈头痛、颈部强硬、意识模糊、癫痫发作等。未经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听力损失、神经损伤甚至死亡。
3.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通过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增加,但没有细菌生长。脑脊液中多糖、蛋白含量可能中度升高。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显著增多,多数为中性粒细胞,葡萄糖浓度降低,蛋白质浓度显著增加。脑脊液培养可以发现致病菌。
4.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通常不需要特定抗病毒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止痛和保持水分。多数病例在一到两周内自愈。
细菌性脑膜炎:需要紧急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认具体致病菌可调整为针对性的抗生素。及时住院治疗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虽然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在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识别和区分这两种类型的脑膜炎,对于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非常重要。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务必尽快就医。